净化车间主要之作用在于控制产品(如硅芯片等)所接触的大气的洁净度以及温湿度,使产品能在一个良好之环境空间中生产、制造,此空间我们称之为净化车间。按照国际惯例,无尘净化级别主要是根据每立方米空气中粒子直径大于划分标准的粒子数量来规定。也就是说所谓无尘并非100%没有一点灰尘,而是控制在一个非常微量的单位上。当然这个标准中符合灰尘标准的颗粒相对于我们常见的灰尘已经是小的微乎其微,洁净室工程,但是对于光学构造而言,洁净室多少钱,哪怕是一点点的灰尘都会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在光学构造产品的生产上,净化车间无尘是必然的要求。

每立方米将小于0.3微米粒径的微尘数量控制在3500个以下,就达到了国际无尘标准的A级。目前应用在芯片级生产加工的无尘标准对于灰尘的要求高于A级,这样的高标主要被应用在一些等级较高芯片生产上。5μm及以下的微尘数量被严格控制在每立方米1000个以内,这也就是业内俗称的1K级别。
净化工程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一般对环境要求比较严格、对空气洁净度要求高的企业都需要净化工程,如医学、手术室、医疗器械、药品、食品、化妆品 、电子产品、需要QS认证或GMP认证的行业,至于半导体、光电子、精密制造、生物工程、航天航空这些行业就更有必要了。而且根据行业的精密与无尘要求,等级差别也较大。

据了解,目前净化级别高的当属航天航空的航空仓,浙江洁净室,级别都在1级,航天航空因属于特殊领域,洁净室公司,需要的净化空间相对较小,作为对级别要求也非常严肃的生化实验室则需要面积较大的空间。
人是净化间内主要尘源之一。尤其是工作人员在洁净环境中的活动,会明显地增加洁净环境的污染程度。因此,要获得生产环境所需要的空气洁净度等级,对净化间的人员活动进行控制,是有效的途径和措施。要把净化间各项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就是人员的日常管理,把人员净化管理作为首要控制要素,所以应该针对净化间进出人员进行各项培训。 (1)对新入职人员进行净化间洁净知识培训。

(2)对操作人员在净化间操作设备,搬运物料的专项培训。
(3)对所有进出净化间的人员进行衣着穿戴,进出制度的培训。
(4)对所有人员在净化间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培训。